目前分類:Reg-Veda梨俱吠陀 (54)
- Aug 14 Mon 2023 15:22
Reg Veda 梨俱吠陀HYMN XLI. Varuṇa, Mitra, Aryaman. 第一冊 讚美詩 41伐樓拿,密特拉、雅利阿曼
- Aug 10 Thu 2023 08:34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L. Brahmaṇaspati. 第一冊 讚美詩 40.Brahmaṇaspati
- Brahmaṇaspati 這個詞有很多的解釋:
- 阿耆尼(火神)
- 因陀羅神的祭司
- 植被之神
4. Candra(坎德拉)或月亮的一種形式
- ” Brahmaṇaspati大聲說出莊嚴的讚美詩”(5)來看,本篇所講的Brahmaṇaspati應該是因陀羅神的祭司。
- Brahmaṇaspat被稱為另一個稱號—Brihaspati的話,那就不一樣了
- (梵語:बृहस्पति,IAST:Bṛhaspati),也稱為Guru(古魯),是印度教神。在印度教的古代吠陀經文中,Brihaspati 是與火相關的神靈,這個詞也指為天神(眾神)提供諮詢的聖人(rishi)。在後來的一些文本中,這個詞指的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,而這位神與該行星相關聯,稱為九軸星。
- Aug 08 Tue 2023 13:29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VIX. Maruts. 第一冊 讚美詩 39 Maruts
- Aug 02 Wed 2023 08:14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VIII. Maruts. 第一冊 讚美詩 38 Maruts
- Jul 25 Tue 2023 07:57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VII. Maruts. 第一冊 讚美詩 37 Maruts
在印度教中,Maruts (/məˈrʊts/; 梵文:मरुत),也稱為 Marutagana,有時與樓陀羅 (Rudras) 等同,是風暴神,樓陀羅 (Rudra) 和普里斯尼 (Prisni) 的兒子。Maruts 的數量從 27 到 60 不等(RV 8.96.8 中 60 的三倍)。他們非常暴力和好鬥,被描述為手持金色武器,即閃電和雷電,有鐵牙,如獅子咆哮,居住在西北, 乘坐紅馬牽引的金車。在吠陀神話中,馬魯特人是因陀羅的同伴,是一群年輕的武士。根據法國比較神話學家喬治·杜梅齊爾 (Georges Dumézil) 的說法,它們與 Einherjar 和狂野狩獵同源。
- Jul 17 Mon 2023 10:19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V. Savitar. 第一冊 讚美詩 35薩維塔
HYMN XXXV. Savitar. |
讚美詩 35薩維塔 |
- Jul 17 Mon 2023 10:06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VI. Agni. 第一冊 讚美詩 36阿耆尼
HYMN XXXVI. Agni. |
讚美詩 36阿耆尼 |
- Jul 12 Wed 2023 07:44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IV. Aśvins. 第一冊 讚美詩 34 阿斯文(雙馬童)—阿斯文與觀世音菩薩的關係
阿斯文神(梵文:अश्विन्,羅馬字:Aśvin,字面意思是“馬主”),也被稱為阿斯維尼·庫馬拉斯和阿斯維諾,是印度教的雙生神,與醫學、健康、黎明和科學相關。在《梨俱吠陀》中,他們被描述為年輕的神聖雙騎士,乘坐著永不疲倦的馬匹牽引的戰車,並被描繪成在各種情況下幫助人們保護和拯救人們的守護神。有不同的說法,但阿斯文通常被認為是太陽神蘇里亞和他的妻子桑吉娜的兒子。在史詩《摩訶婆羅多》中,Pandava雙胞胎Nakula和Sahadeva是阿斯文及般度王的妻子Kunti生的孩子。詳細故事可參考以下連結:
- Jul 10 Mon 2023 08:27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III. Indra. 第一冊 讚美詩 33因陀羅
- Jul 05 Wed 2023 07:44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II. Indra. 第一冊 讚美詩 32因陀羅
因陀羅的讚美詩,占領了梨俱吠陀大部份的版面,可見在天神時期的印度,人們對因陀羅是多麼的崇拜,受歡迎的程度其實有一點像在台灣的媽祖。
本篇主要是在敍述因陀羅對戰並殺死蛇王Vṛtras的過程
- Jul 04 Tue 2023 07:49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I. Agni.. 第一冊 讚美詩 31 阿耆尼
阿耆尼——अग्नि本身即是梵文「火焰」的名詞,與拉丁語的火焰—-「ignis」是同源詞(及與英文動詞著火「ignite」同根)。阿耆尼作為火的神格化象徵了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蹟,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給阿耆尼(火)的祭品會被淨化及傳達到其他神祇,亦令阿耆尼帶有淨化和送信者的角色。阿耆尼是典型經歷了三相神(梵天、毗濕奴及濕婆)信仰的興起,但對自然界信仰(原提婆族)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祇。現今印度教還存在的火祭司—-「Agnihotri」,其職責是負責監察其崇拜者。
- Jun 30 Fri 2023 09:00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X. Indra. 第一冊 讚美詩 30 因陀羅
因陀羅規模巨大; 因此有人說,即使地球是地球的十倍大,他也會與地球相等。他的偉大和力量一直被人們所銘記:無論是神還是人,都沒有達到他的極限; 眾神中沒有像他這樣的人。 囙此,各種各樣的綽號,如sákrá和sácivant powerful、sácipáti力量之王、擁有一百種力量的satákratu,都是他的特點。
- Jun 26 Mon 2023 14:15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IX. Indra. 第一冊 讚美詩 29 因陀羅
- Jun 19 Mon 2023 20:51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VIII. Indra. 第一冊 讚美詩 28 因陀羅
- Jun 13 Tue 2023 08:06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VII. Agni.. 第一冊 讚美詩 27 阿耆尼
作為祭火的化身,阿耆尼的重要性僅次於因陀羅 (ii. 12),至少有 200 首讚美詩提到過。他外貌的擬人化只是初步的,主要與火的獻祭方面有關。因此,他是黃油背,火紅的頭髮,黃褐色的鬍鬚,鋒利的下巴和金色的牙齒。人們經常提到他的舌頭,眾神用它來吃祭品。帶著燃燒的頭,他面向四面八方。他被比作各種動物:他像一隻吼叫的公牛,有他磨尖的角;出生時,他通常被稱為小牛;他像一匹帶來眾神的馬一樣被點燃,並負著向他們運送祭品的軛。他也是一隻神鳥;他是天空之鷹;居於水中如鵝;他有翅膀,他佔據了樹林,就像鳥兒棲息在樹上一樣。木頭或酥油是他的食物,融化的黃油是他的飲料;一日三食。他是眾神吃祭品的嘴巴;他的火焰是勺子,他用勺子灑在眾神身上,但他也被要求親自食用這些祭品。有時,儘管幾乎總是和其他神一起,他會被邀請喝蘇摩汁。
- Jun 08 Thu 2023 07:54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VI. Agni. 第一冊 讚美詩 26 阿耆尼
- Jun 01 Thu 2023 07:55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IV. Varuṇa and Others.. 第一冊 讚美詩 24 伐樓那及其他
- May 30 Tue 2023 08:01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III. Vāyu and Others. 第一冊 讚美詩 23 伐由及其他
Vayu(梵語發音:[ʋaːjʊ],梵語:वायु,IAST:Vāyu),也被稱為Vata和Pavana,是印度教的風神,也是眾神的神聖使者。在吠陀經典中,瓦尤是一位重要的神靈,與眾神之王因陀羅有著密切的聯繫。據說他是從至尊 Vishvapurusha 的呼吸中誕生的,也是第一個喝 Soma 的人。奧義書稱讚他為 Prana 或“世界的生命氣息”。在後來的印度教經典中,他被描述為 dikpala(方向的守護者之一),他俯瞰著西北方向。印度史詩將他描述為哈努曼神和比瑪神的父親。世紀聖瑪德瓦 (Madhva) 的追隨者相信他們的上師是瓦尤 (Vayu) 的化身。他們將風神崇拜為 Mukhyaprana,並認為他是毘濕奴神的兒子。
- May 26 Fri 2023 07:45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II. Aśvins and Others. 第一冊 讚美詩 22 阿斯文及其他
- May 24 Wed 2023 08:06
Reg Veda 梨俱吠陀 HYMN XXI. Indra-Agni. 第一冊 讚美詩 21 因陀羅-阿耆尼
HYMN XXI. Indra-Agni. |
讚美詩 21 因陀羅-阿耆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