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r 10 Mon 2025 11:43
Viṣṇu purāṇa(毘濕奴往世書) Book I-Chapter II - Prayer of Parashara to Vishnu第一冊–第二章–波羅奢羅向毘濕奴祈禱
- Feb 17 Sat 2024 08:10
文殊菩薩祈請文及心咒
- Feb 15 Thu 2024 13:04
Viṣṇu purāṇa(毘濕奴往世書) Book I-Chapter I - Maitreya inquires of his teacher (Parashara)第一冊–第一章–彌勒問師(波羅奢羅)
- Feb 15 Thu 2024 12:03
Rig Veda(梨俱吠陀)-Book 1(第一冊)-Sukta 61(頌歌61)
根據 RV 所建議的三重劃分,吠陀諸神可以最方便地分為天神、大氣神和大地神。天神是 Dyaus、Varuna、Mitra、Surya、Savitr、Pusan、Asvins,以及女神 Usas、Dawn 和 Ratri(Night)。大氣神是Indra, Apam napat, Rudra, the Maruts, Vayu, Parjanya, 及 Waters。大地神祇是普蒂維 (Prthivi)、阿格尼 (Agni) 和索瑪 (Soma)本身。一些相當低階的神祇沒有被包括在內,部分原因是沒有整首讚美詩是針對他們的。其中兩個屬於天球。特里塔 (Trita) 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神,僅在 RV 的獨立詩節中提及,來自印度-伊朗時期。他似乎代表了火的“第三種”或閃電形式。與因陀羅的起源相似,貝在早期就被後者驅逐。Matarisvan 是神聖的存在,也只在 RV 的零散詩節中被提及。他被描述為將隱藏的火從天上降到人間,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樣。在陸地神靈中,某些河流在 RV 中被擬人化並被召喚。因此,Sindhu (Indus) 在一首讚美詩中被頌揚為女神 (x. 75, 2. 4. 6),而 Vipas (Bïas) 和 Sutudri (Sutlej) 在另一首讚美詩 (iii. 33)。然而,最重要和最常受到讚揚的是薩拉斯瓦蒂(Sarasvati)(vi. 61; vii. 95)。儘管這裡的擬人化比其他溪流的情況要遠得多,但在RV中,女神與河流的聯繫從未被忽視。
- Feb 15 Thu 2024 09:18
Rig Veda(梨俱吠陀)-Book 1(第一冊)-Sukta 60(頌歌60)
- Feb 15 Thu 2024 08:57
Rig Veda(梨俱吠陀)-Book 1(第一冊)-Sukta 59(頌歌59)—阿耆尼
宇宙也被認為分為天地兩部分,阿耆尼有時被認為有兩個起源,事實上,阿格尼專門被稱為“dvi-jánman”,有兩次出生。由於阿格尼在許多住宅中被點燃,據說它也有許多次出生。阿耆尼(Agni)比任何其他神靈與人類生活的聯繫更為密切。他是唯一被稱為 grhá-pati(居士) 之主的神,並且經常被稱為人類住宅中的客人 (átithi)。他是一位不朽的仙人,居住在凡人之中。因此,他被稱為人類最近的親屬。他最常被描述為父親,有時也被描述為崇拜者的兄弟,甚至兒子。他既把人的祭品帶到神面前,也把神帶來祭祀。因此,他是一位典型的使者(dutá),被諸神和人類任命為「祭品攜帶者」。
- Feb 15 Thu 2024 08:53
Rig Veda(梨俱吠陀)-Book 1(第一冊)-Sukta 58(頌歌58)
阿耆尼的神話除了他的祭祀活動外,主要涉及他的各種出生、形態和住所。人們常提到他每天用兩根引火棒(aránis)進行作業,這根引火棒就是他的父母或母親。烈火(阿耆尼)從乾木中誕生,充滿活力;孩子一出生就吞噬了他的父母。生下他的十個少女是指點火者的十個手指。由於點燃烈火所需的力量,他通常被稱為「力量之子」(sáhasah sunúh)。每天早上出生的他都很年輕;同時,沒有任何祭祀比阿耆尼年長,因為他進行了第一次祭祀。再次強調,阿耆 尼在空中水域的起源經常被提及:他是水域的胚胎;他是水中的胚胎。他在水中被點燃;他是一頭在水中長大的公牛。作為「水之子」(ii.35),他已成為獨立的神。有時他也被認為潛伏在陸地水域。阿耆尼在水中的這個概念在Rig-Veda中是一個突出的概念。第三,人們常提到阿耆尼的天界起源:他出生在最高的天堂,被印度普羅米修斯馬塔里斯萬從天上帶下來;人類獲得火被認為是眾神的恩賜,也是Matarisvan的產物。Matarisvan(摩多利首)通常被認為是火神阿耆尼的別名。 摩多利首在梨俱吠陀中共被提到27次。沒有單獨的頌歌獻給他,他通常被與阿耆尼和毗婆藪聯繫在一起。婆羅門教中的摩多利首與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非常相似;他在天界發現了被藏起來的火,用摩擦的方法將火種取出,然後送給婆利古仙人。從此人間就有了火。太陽(vii.63)進一步被視為阿耆尼的一種形式。因此,阿格尼是明亮天空中的天堂之光;他出生在空氣的另一邊,看到了一切;他隨著早晨太陽升起而誕生。因此,烈火具有三重特徵。他的出生有三次或三次;諸神將他塑造成三重;他是三重光;他有三個頭,三個身體,三個站。烈火的這種三重性質在 RV 中得到了明確的認識,並代表了印度最早的三位一體。
- Feb 15 Thu 2024 08:43
Rig Veda(梨俱吠陀)-Book 1(第一冊)-Sukta 57(頌歌57)
根據梨俱吠陀所建議的三重劃分,吠陀諸神可以最方便地分為天神、空氣神和大地神。天神是 Dyaus、Varuna、Mitra、Surya、Savitr、Pusan、Asvins,以及女神 Usas、Dawn 和 Ratri,Night。大氣神是因陀羅、阿帕姆•納帕特、樓陀羅、馬魯特、瓦尤、帕賈尼亞和沃特斯。陸地神祇是普蒂維 (Prthivi)、阿格尼 (Agni) 和索瑪 (Soma)。這本讀物包含了獻給所有這些神的讚美詩,並儘可能用梨俱吠陀的文字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性格。一些相當低級的神祇沒有被包括在內,部分原因是沒有整首讚美詩是針對他們的。其中兩個屬於天體。特里塔 (Trita) 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神,僅在 RV(梨俱吠陀) 的獨立詩節中提及,來自印度-伊朗時期。他似乎代表了火的“第三種”或閃電形式。與因陀羅的起源相似,貝在早期就被後者驅逐。Matarisvan 是神聖的存在,也只在梨俱吠陀的零散詩節中被提及。他被描述為將隱藏的火從天上降到人間,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一樣。在陸地神靈中,某些河流在 RV 中被擬人化並被召喚。因此,Sindhu (Indus) 在一首讚美詩 (x. 75, 2. 4. 6) 中被尊奉為女神,而 Vipas (Bïas) 和 Sutudri (Sutlej) 在另一首讚美詩 (iii. 33)。然而,最重要和最常受到讚揚的是Sarasvati(妙音天女)(vi. 61; vii. 95)。儘管這裡的擬人化比其他溪流的情況要遠得多,但在房車中,女神與河流的聯繫從未被忽視。
- Nov 08 Wed 2023 16:55
Mahabharata(摩訶波羅多) Section CCXXIII (223)—Section CCXXIV (224)—Pandava家族的大團圓